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汉道盛于斯

2024-05-22 20:17:05

『汉道盛于斯』诗句汉字解释:

汉:朝代名汉朝(西汉、东汉),公元前206-公元220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刘邦。五代之一,又称"后汉"公元947-950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。男子,男人李老~。英雄好~。银河,也叫银~或天~气冲霄~。"汉语"的简称英~字典。;汉水,上流在陕西省,流到汉口入长江。

道: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;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;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;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;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;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;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;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;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;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盛:意为兴盛、繁盛、盛大隆重,如桃花盛开、盛宴。也有强烈、旺盛、的意思,如年轻气盛。表示盛行,如盛传。也表示程度深、用力大,如盛赞。另作姓。

于:于是迂、纡的本字,本义为曲折。较早的字是在“干”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,行路时要绕着走。“于”;,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,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,属古今异义。“于”不是“於”的简体字(《简化字总表》、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都没有规定“於”简化为“于”,《新华字典》对“於”的解释是“同于”),“于”、“於”多数情况相通,但“于”并不能代替“於”的全部意义,“於”也并不能代替“于”的全部意义。同时“于”也是一个姓氏,但不同于“於”姓。常见于文言文中。

斯:会意。从斤,其声。其所以盛木柿。斤,斧子。本义劈;砍;斯,析也。--《说文》;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;有斯明享。--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析也。;厮(斯)舆之卒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析薪者也。;扯裂;斯,裂也。--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。;分开;斯而析之,精至于无伦,大至于不可围。--《庄子》;距离;离开;华胥氏之国…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『汉道盛于斯』诗句词语解释:

汉道:1、汉代的道统、国祚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今汉道未终,陛下本而始之,於以永世延祚,不亦优乎?”南朝宋颜延之《赭白马赋》:“汉道亨而天驥呈才,魏德楙而泽马効质。”明陈宗之《汉道》诗:“汉道昔云季,四海沸羣雄。”2、指汉兵所行的道路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餘善闻楼船请诛之,汉兵临境,且往,乃遂反,发兵距汉道。”3、通往汉土的道路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繒帛,以为汉道险,终不能有也。”

于斯:1、同“於此”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屈原既放,游於江潭……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閭大夫歟?何故至於斯。’”三国魏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‘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’、‘詒厥孙谋以燕翼子’者,昔吾先友,尝从事於斯矣。”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时值龙颜,则当年控三杰。汉之得材,於斯为贵。”南朝梁任昉《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》:“家国之事,一至於斯,非臣之尤,谁任其咎。”

『汉道盛于斯』古诗词出处:

偶题(杜甫)

骚人嗟不见,汉道盛于斯。前辈飞腾入,馀波绮丽为。后贤兼旧列,历代各清规。法自儒家有,心从弱岁疲。永怀江

汉道盛于斯相关的名字:

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