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氏:
出生日期:
姓名:
出生日期:

画省香炉违伏枕

2024-05-22 21:08:54

『画省香炉违伏枕』诗句汉字解释:

画:界也,象田四界,聿所以画之。--《说文》;画为九州。--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;画壄分州。--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;又如画野分疆(划分疆域而治);画土分贡(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,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,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);画地(在地上画界线);画界(划定疆界;绘画;作画;为蛇画足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;善画者多工书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
省:本义指查看、观察,与“眚”同源,读xǐng,引申为检查。又引申为探望、问候。还引申为觉悟、明白。省又读作shěng,意指减少。引申指除去、消除,又引申为节约。省用作名词时,指一些禁止人们出入的地方,后又引申为官署名称,又引申指地方行政区域。

香:会意字。据小篆,从黍,从甘。黍表谷物;甘表香甜美好。本义五谷的香;香,芳也。春秋传曰香稷馨香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按,谷与酒臭曰香。;黍稷靡馨。--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;卬盛于豆,于豆于盛,其香始升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;有飶其香,邦家之光。--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;稻花香里说丰年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;淅玉炊香粳。--韩愈孟郊《城南联句》;泛指好闻的气味;二十里中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。--陆游《梅花绝句》

炉: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,有熏炉、香炉、装饰、手脚炉之分。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。造型多样,西汉时有陶质熏炉和博山炉,两晋时有青瓷熏炉,宋代南北瓷窑烧有鱼耳炉、鼓钉炉、乳钉炉、莲瓣炉、烧制下班香炉,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米,以明宣德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为最。

违:背,反,不遵守:违背。违反。违犯。违法。违抗。违章。事与愿违

伏:趴,脸向下,体前屈:~卧。~案读书。2.低下去:此起彼~。3.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~法。~输。~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4.使屈服:降~。降龙~虎。5.隐藏:~兵。埋~。6.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~日。~旱。~暑。~天。7.姓。

枕:用于组词,如枕头等。

『画省香炉违伏枕』诗句词语解释:

画省:1、指尚书省。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,紫素界之,画古烈士像,故别称“画省”。或称“粉省”、“粉署”。唐岑参《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》诗:“盛德中朝贵,清风画省寒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·仙翁指教》:“你且去近侍君王,准被着簪笔彤墀,含香画省,起草明光。”清方文《喜从子密之京师归》诗之二:“一官辞画省,三载恋金门。”2、汉代尚书省的别名。唐.杜甫〈秋兴〉诗八首之二:「画省香炉违伏枕,山楼粉堞隐悲笳。」

香炉:1、亦作“香鑪”。1.焚香的器具。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。其用途亦有多种,或熏衣、或陈设、或敬神供佛。汉卫宏《汉旧仪》:“给尚书郎伯二人,女侍史二人,皆选端正者从直。伯送至止车门还,女侍史执香炉烧熏,以入臺护衣。”《南史·梁纪下·元帝》:“初,武帝梦眇目僧执香鑪,称託生王宫。”宋赵希鹄《洞天清录·古钟鼎彝器辨》:“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,故无香炉。今所谓香炉,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。爵炉则古之爵,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,香毬则古之鬵,其等不一,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。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,香炉之制始於此。”洪深《申屠氏》第五本:“叫人将方六一带来的金珠聘礼,全数奉还,又从香炉内拔了一把香,递在方六一手内。”2、指庐山香炉峰。唐孟浩然《彭蠡湖中望庐山》诗:“香炉初上日,瀑水喷成虹。”宋道潜《庐山杂兴》诗:“香炉独秀拔,佳气常葱葱。”元刘永之《望香炉峰读孟浩然诗因述》诗:“移櫂望庐阜,香炉旧识名。”

伏枕:1、伏卧在枕上。《诗·陈风·泽陂》:“寤寐无为,辗转伏枕。”后多指因病弱、年老而长久卧床。《北齐书·陆卬传》:“遭母丧,哀慕毁瘁,殆不胜丧,至沉篤,顿昧伏枕。”唐杜甫《病后过王倚饮赠歌》:“王生怪我颜色恶,答云伏枕艰难遍。”明李贽《复焦弱侯》:“然我老矣,伏枕待死,笔墨久废。”2、指卧病在床的人。唐杜甫《秋兴八首》之一:“画省香炉违伏枕,山楼粉堞隐悲笳。”

『画省香炉违伏枕』古诗词出处:

秋兴八首(杜甫)

奉使虚随八月查。画省香炉违伏枕,山楼粉堞隐悲笳。请看石上藤萝月,已映洲前芦荻花。千家山郭静朝晖,一日江楼坐翠微

up